见习记者黄为摄影周嘉豪
邹竣,我校材料与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。在研究生学习期间,他勤奋刻苦,获得材料化学系专业排名第一的好成绩,撰写的论文被国际学术期刊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》采用。近日,邹竣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科研成果,成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评审,将于九月份远赴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读博深造。
拥有一颗学好材料学的决心
大二时,邹竣就坚定了要深造学习材料学的决心。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,到军工行业的高新材料,材料化学系的赵雷老师用幽默风趣的武汉话,带着他推开了材料学的大门。上了一学期的材料学概论课,邹竣认识到,学习材料学并不一定选择毕业即进厂,而是可以为国之发展助力的途径。
本科毕业后,邹竣如愿成为赵雷教授的研究生,研究方向是水伏材料。这是一个有关绿色新能源的研究,国内高校研究相关领域的人少之又少。在设计研究方案的过程中,赵雷教授提供了许多帮助,经常指导他做实验。
新兴领域的研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而邹竣决心挑起大梁,做就一定要尽全力做好。“邹竣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,他总会积极地与指导老师们进行讨论,”赵雷教授说道,“一个问题一定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透彻地解决,邹竣才会认定这个问题解决好了。”
每天八点前,邹竣就进了实验室。有时做完上午的实验顾不上吃午饭,就要开始下午的实验,直到晚上十点以后才离开实验室。“一天做下来,人晕乎乎的。”邹竣感叹道,“有时候晚上我去江边散散步,江风一吹脑子就清醒很多,睡一觉第二天就又有干劲了。”周末空闲时,他去健身房和跆拳道馆锻炼,“科研是一场持久战,身心都需要经受考验。”
2021年7月,论文正式发表了,两年的努力和坚持得到了认可,他感到十分高兴。“做这方面研究的人很少,我的文章能够成功发表,感到了莫大的认可。”邹竣说。
困难重重也要奋力前行
2020年疫情期间,邹竣的家乡孝感因为离武汉较近,务工返乡人员多,相应的防疫工作比较重。他的父亲主动挺身而出,邹竣也自愿加入防疫工作小队,负责统计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信息。手机24小时开机,打电话随叫随到,邹竣尽自己的力量为村委会进行后续防疫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。回想那段经历,他说:“面对危险我也感到害怕,但我是党员。我必须抓紧时间做好统计,这样才能减小村民感染的机率。”
与此同时,经受考验的还有邹竣的研究进度。没有办法接触到仪器设备,他只能从网上下载一些模拟软件,进行仿真实验。“八个月没有回校做实验,当时觉得毕业都困难了。返校后,只想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拼命做实验。”邹竣回忆道。
做水伏材料研究的过程中,邹竣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很多困难。实验所需的基础材料小木块,就是他的第一道难关。松木虽然不难找,但怎么把每一块样品制成同样形状大小的四四方方的薄木块,碳化后又如何保持原来的形貌?木块形貌的一次次改变亦是对邹竣的一次次考验。
他尝试了学校的切割机无果后,在导师的帮助下联系了多家木材加工厂,最终做出了相对满意的木块。锯木头需要半天,碳化需要一天,测一次数据需要盯着实验仪器五个小时等等,一次实验流程下来需要一个星期。
0.3厘米厚的木块,在实验过程中极易碎。实验室里有一箱小木块,都是邹竣做成功的实验样品,而失败的样品远远多于成功的。他的朋友曾开玩笑地说:“你做实验的木块比我们吃烧烤用的还要多很多。”
想为材料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
经材冶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莉的推荐,邹竣申报并通过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评审。林莉说道:“邹竣是一个严于律己,踏实认真的学生,他对待科研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。”
从碳材料跨越到激光,挑战很大,但邹竣的决心更大。飞秒激光对微电子器件的制备有很大影响,并且可以应用于芯片等存储器件。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飞秒激光刻蚀研究在世界达到领先水平。“我想借此留学的机会去学习技术,回国后为我们国家的芯片工业做出自己的贡献。”邹竣说。
邹竣查阅学习了飞秒激光相关材料后,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研究计划,并安排好每一阶段研究的时间节点。为了准备评审面试,每天早上,他都叫上室友和师弟,去教六楼的顶楼练口语,为全英文对话做准备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邹竣详细可行的实验方案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。
“希望自己能够学习到最先进的技术,回国后为中国在激光刻蚀领域出一份力、尽一份心。”这是邹竣对自己未来的期望。
刻苦和较真是赵雷教授对邹竣的评价,“他的努力我看进了心里,衷心地希望他接下来的路能好好走下去,学成归来为我们国家做贡献。”